图片
毛囊炎多见于成年人的头、颈、臀及外阴部,有瘙痒或轻度疼痛。毛囊炎反复发作可形成慢性毛囊炎,生在头部的毛囊炎还有特殊类型——秃发性毛囊炎,以及穿凿性毛囊炎、乳头状毛囊炎、枕部硬结性毛囊炎。
中医对本病早有记载。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称“发际疮”;生于下颌部者称“羊须疮”、“须疮”、“燕窝疮”;发于眉间者称“眉恋疮”;发于臀部者称“坐板疮”等。本病之病因病机为内郁湿热火毒,外受风邪相搏而成,或兼暑热之毒,排泄不畅,湿热不得外泄,阻于肌肤而发。治宜清热解毒、利湿祛风。
图片
中医治疗毛囊炎的方法介绍如下:
1、扶正消毒饮
出处
【摘录】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》
【处方】黄芪15g,当归9g,野菊花9g,银花15g,蒲公英15g,紫花地丁15g,连翘15g。
【功能主治】养血益气,清热解毒。主慢性疖肿、慢性毛囊炎、囊肿性痤疮、穿凿性脓肿性毛囊周围炎、脓疱性酒渣痤疮等属正虚毒热证者。
2、地肤子煎剂
【摘录】《中医皮肤病学简编》
现代剂量(仅供参考)
【处方】地肤子15g,蛇床子15g。
【用法用量】水煎洗。
【功能主治】毛囊炎。
3、败酱草膏
出处
【摘录】《赵炳南临床经验集》
现代剂量(仅供参考)
【处方】鲜败酱草(洗净) 4800g。
【制法】上用净水80斤煮,煎至3小时后过滤,再煎煮浓缩成膏50两,加蜜等量贮存备用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钱, 1日2次。
【功能主治】解毒清热,除湿消肿。主毛囊炎、疖等化脓性皮肤病。
4、龙胆草擦剂
【摘录】《赵炳南临床经验集》古代剂量
【处方】胆草10斤。现代剂量(仅供参考)【处方】胆草4800g。
【用法用量】水煎,第1次加水20升,开锅后煮1小时;第2次加水10升,开锅后煮40分钟。2次药液合并,过滤,浓缩为9600毫升,装瓶。涂于患处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解毒,止痒止痛。主急性亚急性湿疹,过敏性皮炎,日旋光性皮炎,小儿痱子,丘疹性荨麻疹,急性荨麻疹,毛囊炎等。
图片
5、朱仁康治毛囊炎1
症状标签:疱疹 脓 胀痛 红晕 脉弦
〔例二〕王某,男,24岁。
主诉:头皮出现小脓疱,此愈彼起反复发作已1年多
现病史:1年多来头皮部经常出现小脓疱,反复发作,胀疼,发无定时,服药无效。
检查:头皮上可见针头大的小白脓疱,几乎布满全头,部分周围有红晕。脉弦滑,苔薄黄。
中医诊断:发际疮。
西医诊断:慢性毛囊炎。
证属:湿热上蒸,化火化毒。
治则:清热燥湿,和营解毒。
药用:马尾连9克黄芩9克黑山栀9克蒲公英30克生甘草6克配服犀黄丸(现有中成药西黄丸)(81),每日3次,每次服3克。
外洗:苍耳子15克雄黃15克明矾9克水煎温洗患处,每日洗3~4次。外用金黄散(139) 18克,雄黄6克,麻油调搽。
二诊: (5月23日)上方连服15剂,头皮上已基本不起脓疱,患者平时大便千结,在前方中加生大黄6克(后下)。续服10剂,痊愈。
(81)犀黄丸(现有中成药西黄丸)
处方:乳香30克没药30克牛黄0.9克麝香4.5克
制法:上药研细末,黄米饭30克捣丸,如绿豆大。
功用:清热解毒,消肿化坚。
主治:痈、疽、肿毒、肿瘤。
用法:每日服2~3次,每次3克。
处方来源:《外科全生集》。
(139)金黄散(市售中成药)
配方:天花粉、黄柏、大黄、姜黄各60克苍术、陈皮、厚朴、白芷、南星、甘草各18克
制法:上药共研细末。
功用: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
主治:痈肿、丹毒、带状疱疹、脓疱疮。
用法:用蜜水或荼水调敷。
图片
6、朱仁康治毛囊炎2
症状标签:疱疹 脓 痛 红晕 脉弦
慢性毛囊炎
张某,男,31岁
主诉:头部长小脓疱5年。
现病史: 5年来开始于头皮部起几个小红疙瘩,渐成脓疱疼痛,继之此起彼伏,成批出现,从后项部波及整个头部及额部。曾在某医院连续照射紫外线几十次,内服长效磺胺、合霉素等,效果不显,睡眠尚佳,二便正常。
检查:前顶及后项部可见大片孤立之毛囊性丘疹及小脓疱,周围见红晕。脉弦细,苔薄白。
中医诊断:发际疮。
西医诊断:慢性毛囊炎。
证属:脾胃积热上蒸,外受于风。
治则:祛风和营,清热解毒。
药用:荆芥9克防风6克川连3克黄芩9克炒山栀6克知母9克生石膏15克花粉9克归尾9克赤芍9克连翘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四剂。
外用:苍耳子30克雄黃15克明矾9克
水煎洗头,每日洗3~4次,每次洗15分钟。外洗后用四黄散(135)香油调搽。
二诊: (10月11日)头顶毛囊炎肿痛俱减,后顼部有新发小疖。宗前方去花粉、知母、生石膏,加马齿苋30克,大青叶9克,银花15克,嘱服3剂,外洗同前。
三珍: (10月16日)药后未见熟起之毛囊炎。嘱服前方5~10剂外洗方同前。
四诊: (1966年9月21日)事隔多月,头部又起毛囊炎3~4个,但反复不愈又近2个月。曾在某所用自家疫苗注射,见效不大。继服前方并外冼上药。曾因出差在外,停治2月,于12月又继续治疗,除续服前方外,加重外洗药量。改为苍耳子60克,白矾60克,雄黄15克,经治1月已不再复发。
五诊:(1967年7月3日)半年后前证又复发,头部又起毛囊炎十余个,除继服前方外,配合内服醒消丸,每日6克。外洗药中加王不留行15克,毛囊炎由少发到完全不发,经治两月而愈,以后即未再复发。
(83)醒消丸
处方:炙乳香30克炙没药30克雄精15克麝香4.5克
制法:上药研成细末,加黄米饭30克捣烂为丸,如绿豆大。
功用:活血解毒,消肿止痛。主治:痈、疽、肿毒、肿瘤。
用法:每日1~3次,每次服3克。
8、朱仁康治毛囊炎3
症状标签:疥疮 斑 痛 痈肿 脉弦
陈某,男,40岁
初诊日期: 1975年4月20日。
主诉:头皮长疮1年多,右上臂长一环形斑2个月。
现病史:1年多来,头皮上经常出现小疮,肿疼,不久即破,脓出即愈,此愈彼起,反复发作。2个月前右上臂出现一环形斑块,渐见扩大,不痛不痒。无结核史。
检查:①头皮上可见散在之小脓疱,边缘红肿。
②右上臂外侧三角肌下方可见一红色环形斑块,约3厘米×3厘米大小,境界清晰,边缘隆起,中间稍凹陷,触之较为坚韧,经病理检查诊为环状肉芽肿。脉弦滑,舌质红,苔薄黄腻。
西医诊断:①慢性毛囊炎;②环状肉芽肿。
中医诊断:发际疮。
证属:脾经湿热,上熏于头。
治则:凉血清热,除湿解毒。
药用:马尾连9克黄芩9克丹皮9克赤芍9克蚤休9克银花9克连翘9克生甘草6克,水煎服。
二诊: (4月27日)复诊时称服药后,臂上红色斑块即见消退。头部之疮亦见少起,嘱继服前方10剂后即治愈。
本例初诊时考虑着重治疗毛囊炎,对环状肉芽肿未加处理,而服药6剂后,臂部环状斑块很快消失。一般黄环状肉芽肿不治亦能消退,但往往经数月甚至数年,而本病例在短时间就见消退,考虑清热解毒药能促使其消退。
图片
9、朱仁康毛囊炎 4
慢性毛囊炎和疖肿未破,亦可用金黄膏(121)或玉露膏(120)外涂,或用毛疮洗方(172),水煎洗头项,每次洗15分钟,日洗3~4次,连洗5~10天,洗后用四黄散(135)或发际散(134)香油调糊状,逐个涂上,勿除成一片。寒掘性毛囊炎,内有蓄脓,可先上重升丹(142)药捻3~4天,提脓拔毒,脓出后肿消退,防其攻窜,可用干捶膏(126)、 (127)烘热紧贴疮上,3~5天换贴1张,直至平复为止。
(120)玉露膏
配方:秋芙蓉叶(干后研细末) 60克凡士林310克
制法:调成油膏。
功用:清热消肿。
主治:一切疮疖、肿毒、痈未破时,丹毒、带状疱疹。
用法:直接涂在疮上,外用纱布固定。
(121)金黃膏
配方:金黄散60克凡士林510克
制法:调成油膏。
功用:清热消肿。
主治:一切疮疖、肿毒、痈未破时,丹毒、带状疱疹。
用法:直接涂在疮上,外用纱布固定。
(126)红千捶膏
配方:嫩松香500克银朱105克蓖麻子肉300克炙乳香、炙没药各36克麝香2.4克
制法:先将蓖麻子肉捣烂,然后加松香、乳香、没药、银朱捣千多次,最后加麝香(研细)再捣匀成硬膏,放陶罐内。
功用:提毒拔脓。
主治;疔、疮、疖之头未溃者,鳝贡头(穿掘性毛囊炎)。
用法:隔水炖烊,摊厚纸上,贴患处。
图片
(127)绿千捶膏
配方:土木鳖子(去壳) 5个嫩松香125克铜绿(研细) 3克乳香6克没药6克蓖麻子(去壳) 21克巴豆仁15克杏仁3克
制法:上药入石白内,捣千下成稠膏。用时隔水炖热,竹扦挑药,在油纸上摊成膏药。
功用:拔毒提脓。
主治:鳝贡头(穿掘性毛囊炎) 。
用法:稍烘热贴于疮上,3日1换,直至治愈。
134发际散
配方:五倍子末310克雄黄末30克枯矾末30克
制法:先将雄黄及枯矾研细,后加五倍子末研和。
功用:灭菌止痒,收湿化毒。
主治:毛囊炎、脓疱疮、湿疹感染时。
用法:毛囊炎用香油或醋调敷疮上
脓疱疮或湿邪感染时,与湿疹粉等量混合,香油调搽。
135四黄散
配方:大黄末15克黄柏末15克雄黄末15克硫黃末15克
制法:以上共研细末。
功用:清热、解毒、消肿。
主治·发际疮(手囊炎) 疳肿脓
用法:麻油调擦。
(172)毛疮洗方
配方:苍耳子60克雄黄15克明矾30克
功用:灭菌解毒。
主治:毛疮(毛囊炎)、发际疮。
用法:每日用药1付,煎水半盆,用小毛巾沾水,反复洗患处,每次洗15分钟,每天洗4~5次,洗时略加温,洗前剪平头发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